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背景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如何助推深珠港澳新质生产力共育?
近日,以深圳市第四期“点燃学习”高级研讨班为主的新阶层代表人士,深入珠海、澳门、香港开展“新阶层·建设力”主题交流活动,通过考察产学研融合标杆、制度型开放平台及国际化创新生态,解码“一国两制”下框架区域协同创新的“湾区方案”,探索新阶层人士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的独特价值。
珠海样本:产研融合的实践先锋
调研首站抵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先后考察软件工程学院“学科-产业-人才”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在国家战略领域的科研成果,深入理解高校作为基础研究“最初一公里”与产业应用“最后一公里”桥梁价值作用。


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通过“琴澳和鸣”主题展及经济发展局政策解读,系统了解横琴在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中的先行先试,领略“一国两制”下深度合作区的制度创新魅力。濠机荟有机农场作为国内首个获得国际有机认证无土栽培项目,其创始人、澳门青年孙振鸿的创业实践,生动诠释了“澳门资源+珠??占洹钡暮献髂J?,为澳门青年融入湾区、投身实体经济提供鲜活样本。


澳门特色:国际科技的超级创新
澳门之行深刻揭示这座城市正依托深厚历史文化积淀与“一国两制”制度红利,以多维创新实践,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科技与国际合作的强劲动能。
走进澳门大学,通过参观大学展馆与现代化图书馆,深入了解其独特的“书院制”育人模式与横琴校区“一地两检”的制度设计,并在创新创业中心听取校方关于青年创意“卵化-孵化-羽化”的链式转化机制经验介绍。


探访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行星科学”“中药质量研究”两大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切体会澳门在服务国家深空探测与中医药现代化战略中不可或缺的科技支撑作用。而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依托语言文化纽带与政策优势,充分发挥“超级联系人”作用,构建起中国与葡语世界资源互通的战略枢纽。


香港:市场驱动的创新范式

经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抵港,调研组开启香港站考察之旅,从高校创新源头到产业赋能平台,深刻感受香港国际化市场生态与创新转化优势。


在香港城市大学Tech 300创新创业中心,“燃”同学伍子龙分享的“教授+企业家+投资人”铁三角模式,打通学术研究到市场应用的转化路径,其成熟的创投生态与青年创业支持体系,彰显了国际科创中心的生态构建逻辑。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则通过引入先进技术、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积极推动“新型工业化”助力香港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这种“国际技术+本土产业”的赋能模式,为大湾区产业升级提供了极具价值的“香港方案”。
新阶层助力新质生产力的“湾区逻辑”
当澳门青年的无土栽培技术扎根横琴
香港教授的AI眼底相机走进社区
珠海实验室的量子芯片远销海外
……
“一国两制”的湾区实践,
正以制度创新打破地理边界,
以新质生产力重塑全球坐标。
深圳市新联会此行,
不仅是视野的开拓,更是使命的锚定:
以专业之力点燃协同创新的星火,
以群体之智共绘国家发展的同心圆。

以“新”之火,燃湾区之光!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转化为服务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的实际行动,以专业所长推动湾区“硬联通、软衔接、心相融”,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中,书写“国家所需、湾区所能、新阶层所为”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