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组织20余名新阶层代表人士赴佛山,开展“新阶层·建设力”主题调研暨助力“百千万工程”交流活动。调研组围绕文化共融、产业协同与城市焕新,深入走访佛山代表性文化街区、制造企业与更新项目,探寻深佛双向赋能新机制,共谋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陶韵狮魂,激荡时代活力
在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石湾陶艺穿越古今,以创新设计续写非遗新篇,成为“文艺两新”实践的生动样本。
“每一件作品都在诉说着传承与创新的故事,”一位代表感叹道,“这里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的蓬勃升级?!?/p>


随后,代表们来到佛山祖庙,恰逢一场精彩的舞狮表演在此上演。铿锵的锣鼓声中,醒狮腾挪跳跃,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南派狮舞的代表,佛山醒狮不仅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深植于这座城市血脉中的文化符号。
坚守匠心,共创智造未来
调研组走进东鹏集团与小熊电器,从建筑陶瓷的持久深耕到小家电的敏捷创新,佛山制造展现出“坚守与突破”的双重底色。
在随后举行的深佛新阶层人士座谈会上,双方聚焦数字化转型与品牌共建,探讨深圳科创能力与佛山产业基础的有效嫁接。
一位参会代表表示:“佛山企业的务实作风与深圳的创新精神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期待未来能实现更多合作共赢?!?/p>

两地企业互补共进的发展逻辑,为区域产业协同提供了可落地的实践范式。
老城织梦,重塑空间价值
作为调研最后一站,织隅文旅项目以“保留+植入”的更新理念,将旧厂房转型为融合文创、商业与公共生活的复合空间,树立了顺德城市微更新的典型样本。
项目负责人在介绍中强调,改造过程“特别注重保留建筑的历史痕迹,同时注入符合当代需求的功能”。

这一“老空间、新内容”的实践,不仅激活了片区活力,也为大湾区城市存量空间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佛山经验。

此次调研以文化为纽带、产业为平台、城市为场景,推动深佛新阶层人士在互学互鉴中凝聚共识。大家一致认为,两地在传承与创新、制造与智造、存量与增量之间具有广泛的合作空间。未来,深圳与佛山的新阶层力量将持续联动,共同为“百千万工程”实施与大湾区融合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